藉由拍攝「痕跡」,尋找人性的情感與意義。其拍攝的皮革、牆面等物件,大 多因人長期使用而老舊磨損、佈滿人與物的互動記憶。然而正因如此,反而常 是遭到汰舊換新的事物,不久就可能被精心製造的嶄新商品取代,成為消費時 代的一環。與之相應,人性也就因這消費習性而漸趨減弱,屈就在總體的大環 境之下。 在這物性文明為主的時代中,若從唯物的物件著想,反而從中找到了超溢於物的人性。
近距拍攝手法使物件脫離整體,從而展現個體內在特色。痕跡所形成的抽象畫面,建構出人意志的自由,並讓觀者意識到物件背後隱含的人、事件與記憶與 情感,亦即“人”“現在”在“此”的存在主義式書寫。而抽象畫意在此也象徵著人類 自我意識的追求,是聲聲溫情的呼喚,物性文明裡的人性光亮。 或許正如哲學家海德格(Martin Heidegger)對藝術的評論,我的攝影是關乎人 的辯證與探索,是人存在歷程的共時性見證,具體而微地表達海德格哲學論證 的存在本質—非隱蔽性的呈現(aletheia),即古希臘哲學中的真理。 或許對我而言,攝影是尋求生而為人的內觀風景。如書寫一首短詩,站起身, 椅子還留著極薄的餘溫。而那正是我們,是個人。

— 寶于藝術中心

茶會影片花絮


茶會相片牆